會寫這一篇, 又是因為時事的報導

貴5倍 豆油伯 竟摻金蘭醬油

 

在新聞中提到
豆油伯昨在官網聲明,強調「委外代工生醬汁的部分並非使用低價醬油,而是投入與原廠相同之非基改黃豆等正規材料,僅製造地不同,與原廠生產並無差異,反而因此增加代工成本。」

不過 卻有些消費者的意見是
消費者楊小姐說:「豆油伯那麼貴還混摻,有被欺騙的感覺。」另名豆油伯忠實顧客李小姐說:「好像買賓士車來開,結果用的是國產車零件,實在很惡質!」 

 

而 豆油伯的委外生產方式, 今天在FB的一個葡萄酒社團, 也有了不少的討論.

有些網友認為, 不能有這樣委外生產的方式, 

但是 也有些網友認為, 這樣的生產方式, 並沒有問題, 不過如果是在葡萄酒的生產的話

就有可能會有標籤標示不實等問題發生

 

的確, 葡萄酒的生產及標示, 有著較為嚴格的規定.

但是在台灣,醬油的標示卻沒有規定不能有代工的情形. 

那麼 同為發酵釀造的清酒, 又是怎樣的情形呢?

 

清酒, 跟葡萄酒不太一樣, 與其說 Terrior風土條件所造成的風味差異

不如說 因地域, 食材, 生活習慣使得釀酒的人喜好不同所造成的風味差異

 

在過去日本酒消費量比較大的年代,有些大酒廠, 他的產能並無法足以供應市場的需求, 

因此它們會找些小酒廠協助 以降低 增購設備所需的成本

 

 

可能大家會好奇, 這樣一來 清酒的味道不會差很多嗎?

其實很多清酒, 是酒廠把各個不同儲藏桶的原酒調和出該酒廠的風味後出貨

(有點像是威士忌的做法一樣, 將各個不同的原酒調和後出貨)

加上大酒廠跟代工的酒廠所使用的米, 酵母, 可能是一模一樣的

因此, 味道的差異性很有可能並不很大 

而且, 既然是貼上了酒廠的名字而出貨, 基本上, 大酒廠也會確保有一定的品質

 

這樣的代工現象, 造成代工的小酒廠 能獲利的金額 可以說是固定而不容易成長

也因此, 有些酒廠, 在代工的同時, 磨練自己的釀造技術後, 進而開發出有自己特性的品牌

但是 有些酒廠, 就這樣無法繼續維持, 而走向關廠一途....

 

這, 也是為什麼 自清酒消費量逐漸滑落約30年後的現在

酒廠的數量在不斷減少的同時

卻有許多小酒廠做的地酒, 逐漸的有了名氣

 

1975~2009年日本清酒消費量趨勢表

20111005054835

(資料來源:国税庁の「酒のしおり」から見るお酒の消費量の推移, 原始資料: 日本國稅廳 酒のしおり)

 

自2000年~2012年 日本清酒酒廠的數量推移

清酒製造業の概況(平成25年度調査分)    

( 資料來源:日本國稅廳 清酒製造業の概況(平成25年度調査分)

 

現在還是有聽說有酒廠會幫忙代工,

畢竟, 做好的酒 如果沒有辦法販售出去, 對於維持經營 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有些酒造, 會不想要讓自己的酒 貼上別的大廠的名字 因此會跟餐廳合作, 直接發售貼上該餐廳LOGO的清酒 

或者是跟較有名氣的通路商合作, 販賣專門給該通路的PB商品

(就像是7-11的 7select 或是 全家的 Fami-collect)

這樣的作法 一來可以增加營收 二來又不會有幫別的品牌增加市佔率的問題

有朝一日 說不定還能在磨練技術之後, 成為另外一個明日之星呢!

imageL

(圖片來源: AEON 網頁←日本有名的超市)

arrow
arrow

    肯尼 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